受高企的饲养成本、低迷的原奶价格,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让上游牧场正经历着“凛冽寒冬”,而这也清晰地体现在它们的财报之中。纵观澳亚集团、西部牧业、原生态牧业等多家上游牧场的成绩单,几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西部牧业的营收和净利润呈“双降”局面
从目前披露的财报来看,西部牧业可能是唯一总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上游牧场。上半年,其总营收同比减少7.85%至5.73亿元,净利润同比减少74.35%至309.81万元,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同比减少91.15%至88.50万元。
据了解,西部牧业的主营业务是以乳制品加工销售、饲料生产销售和牛羊肉加工销售构成,并通过参股部分牧场保留养殖板块布局。在本报告期内,乳制品仍然是西部牧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总营收的占比高达72.85%。
然而,在上半年,乳制品的业绩表现并不好,同比减少了18.90%至4.17亿元。从财报中获悉,西部牧业的乳制品加工板块的主要靠花园乳业和天山云牧乳业,其中后者在报告期内“增收不增利”,实现营收7620.82万元,净亏损1484.82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天山云牧乳业一直都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8亿元、1.86亿元、2.20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010.95万元、2451.68万元、2529.73万元。
官方介绍显示:天山云牧乳业的品牌包括:“西澳牧都”“淳悦”“佳臻”“优美健”“贝思奇”“蓓惜宝”“牧博士”“闲必客”“花开哪里”“牧趣”“禾尊”“西牧天山”等。
而说到养殖业务,准噶尔牧业公司在上半年同样也是“增收不增利”,实现营收1433.04万元,净亏润849.61万元。但无论是整体业绩下滑,还是乳制品业务和养殖业务下滑,西部牧业在财报中都未给出明确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在财报发布前,西部牧业的高层经历了一轮大换血。董事韩宇泽先生、监事汤澄辞任;新增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梁雷,以及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周桂红;监事会换届;董事会换届。那么在新官上任的带领下,西部牧业是否能在下个财报期扭亏为盈呢?
原生态牧业、优然牧业、澳亚集团陷入“净亏损”困局
尽管西部牧业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但尚未达到亏损的程度。相比之下,原生态牧业、优然牧业和澳亚集团不仅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而且还出现了净亏损!
具体来看,原生态牧业、优然牧业和澳亚集团的总营收分别为10.82亿元、90.77亿元、18.46亿美元,同比增长7.22%、4.25%、1.9%。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公司的股东应占溢利分别为-2.64亿元、-9.92亿元、-3.10亿美元,同比减少601.48%、552.30%、259.9%。
其中,原生态牧业的收入来源仅限于“销售原料奶”。然而,在报告期内,由于部分饲料价格上涨和运营间接费用上涨,每公斤奶的成本和费用上升。与此同时,鲜奶销售单价同比下降,导致净亏损增加。
从财报中了解到,由于市场上原料奶供给宽松,导致原料奶价格低迷。受此影响,原生态牧业的牛乳原料和羊乳原料的平均售价分别为每吨4863元、每吨7031元,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6.7%、4.0%。
翻阅过往财报可见,原生态牧业已经连续两年增收不增利。2021年-2022年,总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4.32%至17.77亿元、17.66%至20.90亿元;股东应占溢利分别减少72.84%至1.57亿元、85.45%至0.23亿元。
在此之下,原生态牧业需要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应对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提高盈利能力,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而作为它的难兄难弟,优然牧业的生意也不太好过。从业务端来看,优然牧业共有两大业务分部,分别是原料奶业务、反刍动物养殖系统化解决方案。其中,前者收入同比增长18.0%至61.57亿元;后者收入同比减少16.3%至29.20亿元。
而原料奶业务能够维持正向增长的原因是“销量的增加”,从2022中期的112.77万吨,增至报告期间的140.25万吨。但实际上,优然牧业也受到了奶价下行、饲料成本高企的影响,使得其原料奶的平均单价为4.39元/公斤,同比下降了5.2%。
而这从销售成本上直观可见,优然牧业的优质生鲜乳及特色生鲜乳平均饲料成本为2.49元/公斤,较2022年中期上涨2.5%。为了缓解成本压力,优然牧业提出:1.推行大宗原辅料品类采购战略;2.通过仿生检测优化各牛群日粮配方,研究创新饲料产品,改善粗饲料加工工艺,丰富原料及粗饲料品种、推广和使用性价比高的地域性原料等。
但此举是否能够缓解其成本上行压力,还是个未知数。
说到澳亚集团,自去年年底登陆港交所后,递交的成绩单几乎都是增收不增利。2022年,总营收同比增长7.83%至5.63亿美元,而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减少77.63%至0.23亿美元。
根据财报介绍,澳亚集团是中国前五大奶牛牧场运营商之一,在中国拥有及经营十个奶牛牧场。主营业务有三部分:原料奶生产和销售、肉牛的养殖和销售,以及自有品牌“澳亚牧场”乳制品的销售。
其中,澳亚集团87.4%的收入都来自原料奶业务。目前,其原料奶业务合作的客户包括:蒙牛、光明、君乐宝、佳宝及卡士等知名企业。甚至还吸引了明治中国、新希望乳业、元气森林、简爱等4家原料奶客户先后成为股东,合计持有公司37.5%的股份。
可即使这样也不能让澳亚集团扭亏,对此其指出,尽管原料奶销量增长了10.7%,但原料奶售价却下降7.6%,同时每公斤原料奶的饲料成本同比增长7.1%至2.55元,导致毛利率进一步下降。
在本次财报中,澳亚集团透露了其在2023年下半年的行动和展望,目标包括成为中国产奶量最高的奶牛牧场经营商、不断扩大客户群以及降低饲料成本。此外,澳亚集团还计划启动体外人工受孕实验室的运营,以及开展和牛小母牛的选育、和牛体外人工受孕的生产及转移等项目。
虽然澳亚集团采取了多项举措为自身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但在市场大盘压力下是否能够成功仍存在一定的挑战性。
中国圣牧、现代牧业、庄园牧场业绩预告下滑
除此之外,中国圣牧、现代牧业、庄园牧场也纷纷预亏。
其中,中国圣牧和现代牧业预计股东应占溢利将分别同比下降89%~91%,至200万元~240万元;以及57%~61%,至2000万元~2200万元。同时,庄园牧场预计将出现净利润亏损1500万元~25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亏损将达到1900万元~2900万元。
不难看出,今年上半年,原料奶市场供应过剩的问题持续加剧,导致原料奶售价回落;同时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大幅上涨,又让原料奶毛利率下降。由此,让上游牧场出现了普遍的收益减少或亏损。
据了解,自2019年底开始,生鲜乳的价格就开始下降,从4.3元/公斤,到2023年7月已跌至3.75元/公斤。而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大幅上涨,其中玉米从2022年初的2.88元/公斤,到2023年7月已涨至2.98元/公斤;豆粕从2022年初的3.80元/公斤,到2023年7月已涨至4.42元/公斤。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让大批上游牧场的业绩承压。目前,“奶荒涨价-养殖补栏-原奶过剩-倒奶杀牛”的恶性循环现象正在上演。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在第十四届中国奶业大会中表示:“目前上游原奶行业亏损面已经超过60%,亏损导致现金流中断,2023年5月已有牧场开始退出。最近调研发现,国内的一些牧场也主动开始淘汰奶牛,对现有牛群结构进行调整。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的辐射场2023年5月份的奶牛存栏为46.84万头,同比减了3.42%。3000头以下辐射场2023年5月存栏16.85万头,同比减少6.28%。”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法则。在这场激烈的淘汰赛中,上游牧场需要深思如何夯实自身的稳健要素。最终究竟谁能够剩者为王,让我们拭目以待。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