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奶粉行业不景气可谓是尽人皆知。为了挣扎向前,各大乳企的比拼从细分奶源到成分添加,再到基因和分子技术等方面升级,如今几乎已经到了卷无可卷的地步。于是为了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它们将目光锁定在风口正热的大健康赛道。
就在前不久,摇篮乳业推出一款健字号奶粉,令平静的母婴行业泛起了阵阵涟漪,圈内人士纷纷热议:这会不会是奶粉行业的新增量市场,毕竟当下消费者对于健康投资愈加重视。那么,保健奶粉的市场现状如何?是否真如猜测一样有前景?
历经很长一段时间的鼎盛繁荣后,如今的奶粉行业开始变得日渐萧条。在母婴渠道内,常有吐槽之声:“奶粉是基础,可毛利低、卖不动,食之无味但弃之又可惜。”“花精力去做奶粉也没太大意义,就这点毛利不如做点别的。”
但与之截然相反的大健康行业,却迎来了一片欣欣向荣的牛市景象。在此之下,各大经销商和母婴店相继开始降低婴配粉的占比,拿营养/保健食品当做焦点品类和利润支柱。此外,还有众多母婴门店转型为健康管理/调理店。
或许是因为懂得天下大势,顺者昌,逆者亡。所以,国内外的各大乳企都在提速布局“大健康”产业。比如,以“健字号”入局的摇篮乳业。据了解,该乳企推出的“辉傲牌多种矿物质维生素A粉”,备案登记号为食健备G202423000794,是一款针对“需要补充多种矿物质、维生素A的成人”所打造的一款保健奶粉。
值得关注的是,摇篮乳业所做的保健奶粉似乎远不止一款。根据公告显示,同期通过备案的还有两款,分别为摇篮安护元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粉、摇篮安赋力牌多种矿物质粉,覆盖需要补充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或多种矿物质的1-13岁人群。
而这三款保健奶粉的申报企业,均为黑龙江优贝特乳业有限公司。除此之外,这家企业还给优爱易家做了贝成长牌多种矿物质维生素D粉,给冠军臻高做了安可芙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粉,两款均针对1-10岁人群所打造。
当然,除了摇篮乳业外,雀巢、红星美羚、完达山等企业也早就布局了保健奶粉。其中,雀巢针对中老年人增加骨密度的需求推出了怡养氨糖钙奶粉;完达山针对需要改善记忆者推出了学乐奶粉;而红星美羚则针对免疫力低下者、血糖偏高者推出了低聚果糖羊乳粉和壳聚糖羊乳粉。
尽管众多乳企都看上了保健奶粉这块蛋糕,但它对业绩的提振效应究竟几何却仍需打个大大的问号。因为当前的保健奶粉市场还犹如一盘散沙,各个品牌也只是其中的散兵游勇。在这样的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众所周知,自从经过疫情教育和国家战略不断推进等因素的影响,全年龄段的人群都开启了“健康管理”。并且,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271元,同比增长4.2%。这意味着,人们的健康需求正变得愈加旺盛。
基于此,奶粉行业深度挖掘家庭各成员的营养需求,细分为儿童奶粉、中老年奶粉,以及孕产妇奶粉等,并融入助长发育、血糖管理、孕育健康等“功能化”等卖点。但随着保健奶粉的崛起,或许将抢走这些普通食品属性的奶粉市场份额。
普天盛道战略咨询董事长雷永军也认为:“奶粉行业要积极布局保健食品的赛道,因为这会让奶粉超越奶粉本身,创造新的需求。保健奶粉是可以直接在市场上宣称它的功能性的,我相信这比打擦边球产品和消费者沟通要简单得多。”
就以中老年奶粉为例。据悉,2023年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就有2.97亿,占总人口21.1%。这标志着,我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而炼丹炉情报显示,同年中老年奶粉的年销量及年销售额分别环比增长了12.8%及6.62%。
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为41.3公斤,仅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量的22.6%至37.7%,反映出我国奶类消费整体偏低的现象。但在这其中,我们却看到有大部分中老年人积极追求健康,愿意为功能型奶粉买单。
由此,经常被曝出中老年人“被忽悠”的报道。其中,盐城检察在线指出:单价3-5元定制的“驼奶粉”“人参枸杞鹿鞭膏”等固体饮料,被不法分子包装成具有补肾壮阳、防癌降三高、调节肠道菌群等功效的“保健食品”,并用90元至700元不等价格进行销售,让14万余名老年人中招,诈骗金额高达4000余万元。
无独有偶,兴国县人民法院也公开了一起案件显示,不法分子通过免费领取鸡蛋等礼品,吸引中老年人参与“健康知识讲座”,向他们虚假宣传羊奶粉对中老年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手脚抽筋、尿频尿急等有治疗功效。由此,非法获得销售收入共计932万余元。而这些,还只是普通奶粉功能化后揽钱的冰山一角。
通过此,也让外界看清了保健奶粉市场蕴藏的消费潜力。
诚然,保健奶粉行业看似前景美好,但要做起来却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
首先,要遇到的拦路虎就是“消费信任不足”。在当前市场中,因准入门槛的高低不同,使得保健奶粉数量并不算多。而普通奶粉多如牛毛,且大多数会利用产品的成分、专利等擦边“功能化”,这已成为市场营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这种环境下长期浸润的消费者,潜意识里生出了“奶粉谈功能=智商税”的负面印象。有网友直言:“现在针对老人群体的食品类,简直是诈骗重灾区!我现在是明白了,所有“中老年xxx”其实就是智商税,对症下药才是道理。老人缺钙就吃钙片,缺铁就补铁片,缺锌就补锌片,比买一罐高价奶粉补多了!”
“1岁后的儿童不需要再吃配方奶粉,3岁以后的什么长高奶粉100%是智商税。孩子要长高的关键是遗传+均衡的营养,没有任何权威医学组织建议孩子通过补充剂来实现均衡营养的。换言之,这类商品的卖点几乎都是噱头,什么益生菌、初乳粉、乳铁蛋白等都涉及虚假宣传,缺乏循证医学依据,产品性价比极低。”
那么,如何解开消费者的心结,是做保健奶粉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要面对产品同质化的挑战。据了解,目前保健食品依据保健功能原料的不同实行注册与备案相结合的“双轨制”。但由于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功能被限制在24项特定功能以及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功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创新。这也意味着,随着越来越多的保健奶粉涌现,势必会陷进激烈的同质化竞争。
不过,2023年8月,《保健食品新功能技术评价实施细则(试行)》《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等文件相继发布,鼓励企业和社会多元主体提出新功能建议和新的功能评价方法,形成了“24+”的格局。那么,谁能抓住这一点,或许将是破局的关键。
但恐怕只有小部分企业能做到,毕竟原本注册制的产品从可用原材料和功能声称上更为宽泛,但是需要对产品进行系统评审,时间周期长至少也要2-3年。如果再进行新功能研究等,想必企业投入的成本和时间将会再翻倍。而备案制虽然产品可用原材料和功能声称受限,但简化了行政审批流程,加速了产品上市时间。
综上可见,保健奶粉的确是潜力赛道,但只布局不深耕就想借此画出企业第二条增长曲线,似乎并不是一件易事!
您必须 [ 登录 ] 才能发表留言!